高中物理的重难点是什么?
高中物理的核心:力和运动关系、能量动量综合
一、力学
1.重中之重-受力分析和动态问题
2.牛顿第二定律的多过程问题
2.1 传送带
2.2 弹簧连接体
2.3 板块模型
3.平抛运动的推论
4.圆周运动叠加受力分析的临界问题
5.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力学压轴题)
6.碰撞叠加能量的多过程问题
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二、电磁学
1.电场力电场能
2.复杂电路的分析,动态电路问题
3. 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的运动轨迹和几何关系
3.1 复合场-运动分解
3.2 叠加场-配速法(2022全国甲卷、2013福建、2015福建)
4.电磁感应的电路和图像问题
求电荷量的方法:
方法一:根据平均感应电动势求平均电流,再求电荷量 平均感应电动势 ,平均电流
,电荷量
(
不变)
方法二:根据动量定理求解 安培力的冲量 ,由动量定理
可得
能量转化:
其他形式的能量->克服安培力做功->电能->电流做功->焦耳热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求解焦耳热Q的方法:
方法一:焦耳定律
方法二:功能关系
方法三:能量转化
4.1 线框线圈类
4.2 单杆导轨类
4.3 双杆导轨类
5.电表改装实验
三、实验
以下为一些电学实验题
四、近年高考创新题目
第一类:三维空间情境(之前是山东卷的常客,2022年遍地开花)
2022.山东卷 2022.上海卷 2022.广东卷 2022.河北卷 2022.湖南卷 2022.北京卷 均考察
第二类:设计实验题目(北京卷喜欢考察)
第三类:实验题的创新
3.1 各类图像的变化
3.2 实验器材生活化
3.3 基本操作和结论记忆的弱化
第四类:数理方法结合
4.1 数学归纳法
4.2 函数关系式与均值不等式
完整的高中物理知识结构要素包括:
现象(主要涉及:系统、条件、变化、结果);
概念(主要涉及:实物、属性、状态、过程、作用);
模型(主要涉及:实物、构件、系统、仪器与设备、过程);
规律(主要涉及: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
方法(主要涉及:物理方法、思维方法、数学方法);
策略(主要涉及:阅读、建模、解题法选择、次序).
解题方法包括:
物理方法:守恒法、整体法、隔离法、模型法、等效法、割补法、图解法、
变换参考系法、矢量分析法、叠加法等;
数学方法:几何法、比例法、三角法、图像法、代数法、归纳法、微元法、估算法、近似法等;
思维方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逆向法、虚拟法、对称法、移植法等.
关于审题的注意事项,我将之总结为六个阶段性步骤:(当然,有的问题可能用不了全部步骤, 有的问题则需在某些步骤上反复拉锯)
①逐字逐句,仔细读题 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 ③画出草图,得到雏形
④分析过程,找到特征 ⑤寻找规律,列出方程 ⑥推演结果,讨论定型
中学物理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1.理想模型法
为了便于进行物理研究或物理教学而建立的一种抽象的理想客体或理想物理过程,突出了事物的主
要因素、忽略了事物的次要因素.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等)、条件模型
(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和过程模型(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抛体运动、匀
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恒定电流等).
2.极限思维法
就是人们把所研究的问题外推到极端情况(或理想状态),通过推理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用极限思维
法处理物理问题时,通常是将参量的一般变化推到极限值,即无限大、零值、临界值或特定值的条件下进
行分析和讨论.如公式 v=Δx/Δt 中,当 Δt→0 时,v 是瞬时速度.
3.理想实验法
也叫作实验推理法,就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科学的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就叫作理想实
验法,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由伽利略斜面实验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等.
4.微元法
微元法是指在处理问题时,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目的的方法.它
在解决物理学问题时很常用,思想就是“化整为零”,先分析“微元”,再通过“微元”分析整体.
5.比值定义法
就是用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6.放大法
在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况下,把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按照一定规律放大后再进行
观察和测量,这种方法称为放大法.常见的方式有机械放大、电放大、光放大.
7.控制变量法
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
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就是控制变
量法.比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8.等效替代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
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等.
9.类比法
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
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如研究
电场力做功时,与重力做功进行类比;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五、需要一定数学基础
现在高考考了一些非线性问题,其实可以不用微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