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蒙古军队没有进攻西欧?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25
阅读量:
10

单从地理上讲:匈牙利已经是欧亚草原的终点站了。

但更关键的还是中世纪欧洲特殊的社会形态。

这里先指出一个中原王朝疲于应对的游牧政权操作——

大军绕开防御、就地掠夺补给。

——再说说在西欧为什么这套行不通吧。

原因一、西欧城堡太过密集,而且位置离谱。

不同于东亚的游牧-农耕二元结构,西欧在生态位上多了一个维京海盗。(这种海盗不是倭寇一般的小打小闹。反倒类似游牧那样——部族男女老少齐上阵,打到哪儿就住到哪)

这就导致了……欧洲城堡多的离谱。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海盗会让城堡数量多,游牧就没那种效果?

答案是:两者波及范围不在一个量级上。

在古代,山川是最难跨越的,很多小民族的形成就是因为一座山隔绝两地。(诸葛亮北伐失败的一大原因就是古代汉水河道因为地震断绝,运粮必须跨越崇山峻岭)

反过来,河流是最好的纽带。无论战争还是贸易,河道通畅都是优先考虑之事。(如朱元璋北伐,就是沿着忽必烈修的大运河一路北上。朱棣靖难,也是沿河道千里奔袭)

所以……维京海盗袭击的范围非常广泛。在东亚,游牧民族不成规模就要在阴山山脉、燕山山脉两侧长城下止步。但在欧洲,任何一个沿河沿海地区都要打起十分精神防守。否则就是——

丹麦法区(英国)、诺曼底公爵(法国)、西西里王国(意大利)、留里克王朝(俄罗斯)。

——这些趁着中世纪早期城堡分布不广而建立的维京政权。

然后就是这些城堡的定位问题了……

在其它地方,防御工事都是放在要地、边塞的。

可在西欧,这些石头搭的乌龟壳全特么在乡村、内地。

你无法绕开,你要绕开一个石头疙瘩只会撞上另外一个石头疙瘩。

那么……就地劫掠,分兵围困可以吗?

答案是不行!

原因二、西欧采邑制那是真的“穷兵黩武”。

在东方,中原王朝盛世三十税一、常态十五税一。一旦到了十税一(就是拿走你10%收成),乱世就离得不远。

然而在西欧……封建贵族加宗教僧侣十税五(拿走你一半收成)都可称“善人”。

因此,你包围城堡、劫掠乡村那是真·球球用没有。

因为农村啥也没有,他们一辈子的产出都在城堡里。而且也别期待这帮人给你带路,毕竟,他们大概率在你到之前就被哄进城堡,成为防御体系的一部分(炮灰)了。

另外,按伊斯兰教学者拉施德丁在《史集》把“回回炮”称作“法兰西炮”的情况,当时西欧城堡的防御能力完全不该低估。面对这种石头疙瘩,蒙古人实在是想不开才硬啃——事实上,他们确实也选择了避开。

1242年长子西征退兵前,蒙古人宁可跑到塞尔维亚打劫穷衰仔都不愿进入南德、北意。

最后啊、我要再说明一次:

长子西征的时候,神圣罗马帝国首都不在维也纳,不在维也纳。不在维也纳!

1240年的维也纳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公爵在统治。后世鼎鼎大名的哈布斯堡(这座城堡在瑞士)家族此刻还在山旮旯里玩泥巴呢!

所以每每有人吹什么“蒙古兵临维也纳,法王惊惧、教宗震怒”我就觉得搞……

你们真就印象流啊!这话换算一下就是:

鲜卑兵临北京,曹操惊惧,汉帝震怒——这不纯纯扯淡吗!

————评论区惊现时空错位壬————

啊这。看来要贴一些热知识了:

首先,选帝侯制度正式确立于1356年。是长子西征(1242年结束)一百年后的事情。

其次,“奥地利大公”不是选帝侯。

最后,再说一次:哈布斯堡家族的哈布斯堡(鹰堡),在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只是后来被不屑子孙卖了而已,别以为它特么的在奥地利啊。

—————补充—————

我发现很多人对西欧城堡的数量没什么概念啊……这里举个例子吧:

德国(境内)现存城堡就有1.4万座以上。

而它的面积是35.8万平方公里。

平均下来它每25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堡。

也就是说,按照德国标准:

上海市内要有253座城堡。

北京市内要有656座城堡。

这下明白它多离谱了吧。

再另外一讲:

《英国通史》里——

征服者威廉1066年登陆英格兰。到1087年驾崩时,他已经在岛上修了800多座城堡。

什么叫城堡爱好者啊?(战术后仰)

—————补充2—————

评论区有人指出文艺复兴前欧洲没有多少石堡,大都是木头质地的。

不得不说,这很符合大众“先有木堡,再有石堡”的,对于科技发展的想象……

然而在《城堡的故事,半部英国史》里,有这样一大段话:

正如前一章所示,石堡和木堡一样,起源的时间基本相同,都源于法国。同样,即便到了13世纪,英格兰和法兰西的人们仍在建造木质城堡,并非是“木器时代”过后便迎来“石器时代”。朝着建造城堡主塔的潮流的转变不能简单归结为技术进步;一种城堡也不是从另一种城堡中“发展”而来。当然,石堡本身的确在发展。到罗切斯特(1127年)建成后,建造城堡主塔对于少数有实力的领主而言已是一种标准做法。可以说,12世纪正是建造城堡石塔的黄金时代

……由此可知:

一、石堡和木堡是同时出现、一起发展的。两者不是串联,而是并联。

二、12世纪是建造城堡石塔的“黄金时代”。13世纪常被视为城堡的“石器时代”,但实际还有人在建木堡,只是算不得主流而已。

所以,“文艺复兴(14世纪后半叶)前没有多少石堡”,压根就不能成立啊。

————补充3————

有人疑惑阿提拉为啥横行欧陆,从没有撞见过什么城堡……

理由很简单,因为阿提拉(生于406~453)是公元五世纪的人物。而西欧诸国在公元九世纪之前,并没有城堡这个概念。

毕竟,西欧最早建城堡的法兰西人在公元九世纪才形成民族认同。

另外,法兰西会大建城堡,乃至成为民族概念,正是因为维京人在公元885年溯流而上,进犯巴黎被公爵罗伯特打退。

————补充4————

奇怪了,我明明在讲“大军绕开防御,就地劫掠补给”为何在西欧行不通,怎么总有人要画个“城堡永不落”的靶子搁那打啊。

城堡当然是可以攻破的。

但这有什么意义呢?

万把人搁那死磕一个龟壳,撬开了发现里面战利品还不够几十号人分……

他们是吃多了来瘦身的吗?

关键是,磕完一个后面还有无数个,大军停驻下来的吃饭问题该怎么解决?

也别说啥屠一座其它就望风而降的……

这招要真有用的话,神罗皇帝一定是第一个玩嗨,哪还轮得到远方鞑子来搞啊。

后来的三十年战争,神罗损失了600万、33%的人口。天主教、新教双方一路乱杀,瑞典和法国干涉军更是兵过如蓖。

结果呢——

皇帝妥协,将“帝国境内各诸侯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天主教、路德宗和加尔文宗均为官方主要宗教”写入和约内容。

——大家原来啥样,战后就啥样。

这还是城堡已经失能的时代的战争。

换作13世纪,面对那一坨木桩、石堆的防御工事,想造成同种乃至更大程度的破坏迫使德意志地区完全顺服,只会很难。

———补充5———

对了,1241年的神罗皇帝是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罗杰。他在西西里王国长大,所以自认是西西里人而非德意志人。

因此,蒙古人肆虐东欧,抵达神罗边境时,他特么是一点反应也没有。

各种神罗皇帝“害怕了”、“震怒了”、“要组织十字军了”的说法,完全就是瞎扯淡。

毕竟,这位是个“岛上的国王”,而要蒙古人跨海登岛……简直是要他们命好吧!

另外小彩蛋:皇帝腓特烈·罗杰的后面个名字取自他外公。而“罗杰”,是日本某长编连载漫画里海贼王的名字。

所以,有这个名字的人如果长居一个岛上,他可能害怕别人打过来吗?

————补充6————

有很多人把西亚(波斯)当案例套欧洲。

对此我表示……很搞。

西亚那是啥情况,突厥蛮统治波斯人。

你说这样的国家可能调动群众卖命吗?

某朝最被诟病的是什么?面对列强进犯不敢全力对抗,只会严防底下借机起事。

怎么到了西亚,你们就觉得上层的突厥蛮能心安理得地动员波斯民族的力量了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