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应该让孩子超前学习?
是的,应该超前学习。
我建议考虑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我该不该为10年后的自己做准备?我该不该为退休生活做准备?如果应该做准备,该做些什么?
也许你会发现,大脑一片空白,因为你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这就意味着你不知道具体应该做些什么事情。
孩子也是一样,他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该学什么。
如果今天我们要为别人的人生做辅导,就意味着必须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做思考的原始蓝本。
与其问孩子该不该超前学习,不如问自己,————如果人生重来一次,我会怎样做?如果我有超能力回到过去,我会怎样辅导那个孩童的自己?
我并不是说孩子应该复制父母的人生,而是父母可以反思自己的经历,列出一个时间线,思考每个阶段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是如何做的,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会怎样做?
在反思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就会产生一些疑惑,例如: 学校存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真的是为了国民的个人发展吗?
但是,如果家长没有反思过学校教育的本质,那么家长就不知道应该学一些什么内容,这就导致很多家长把教科书里的知识拿来超前学习,害人害己,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整个家庭的氛围。
你会累死孩子,也会累死自己。
很多人觉得学习就是一个教育领域的问题,
大错,
这是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的问题。
政府每年给教育拨款,实际上是一种投资,家长应该思考,政府投资了教育,那么政府想要得到什么收益呢?这就只有社会学和政治学能给你答案。
当你知道政府想要什么回报时,你才知道【超前学习】要学习什么,并且如何覆盖学校的要求。
如果你懒得思考,那么不妨看看我的结论。
实际上,超前学习,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对个人的一生有用处的"真知识"的大背景,从而建立起知识的线索。
如果是提前学习高年级的课程,这只会导致孩子不听课,因为他觉得自己都会了。
但是,超前学习,应该学习基础学科的背景知识才对。
例如,中学有科学类的课程,那么小学就要学习科学发展的小历史或者学科入门简介类的书籍,
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时间线的框架结构】,有了这个结构,学生真的开始学习具体物理知识时,就会发现自己很容易听懂,学得速度很快。
▶语文、英语、历史。
▶生物、医学、化学。
▶物理、天文、地理。
▶数学、逻辑思维。
▶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
▶经济学、理财技能。
举个具体的例子吧
在学校上生物课之前,可以先自己看看这个学科的入门书。
【生物】框架书。
这本书,每一页都有插图,全彩科普书。大人小孩都能看。
是专门介绍生命的运作方式的,有系统的,有框架的科普书。
有系统,有框架,而不是零散知识,这才是超前学习用书。
把它当做课外书,满足好奇心,而不是一种固定的学习任务。在快乐的心情里阅读。
像是这本《万物简史》讲述关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从天文,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均有。
就是很好的【理科综合】背景框架书。
它还有英文版,和英文彩图版。
英文彩图版内页。
每个学科,都有发展史,
学习数学史,就是建立时间框架线~
有了这种书,搭建学科的大框架,再学习教科书知识,就会觉得非常简单。
如果没有背景知识,没有框架,就会觉得教科书难。
依据评论区网友的回忆,我终于找到了这套牛逼的书。
历史书,推荐一本全球史,比较适合中学生。
每一门学科,都需要这样有线索、有框架的书籍,进行超前学习。
这里重点推荐 比尔盖茨投资的公益项目——大历史。
大历史用时间线的结构,把所有学科都联系在一起。
有少年版、成人版,书籍。
b站还有视频课。
但是,语文和英语则不同!
你不能在孩子上英语课和语文课之前,先让他学习 语言发展史,那孩子肯定崩溃了,你也会被自己逼疯了。
因为,语言类 与 科学类,正!好!相!反!
语言类需要首先学细节,到高中再稍微学一点点初步的英语发展史,即可满足所有需求!
若个人真的对语言发展史特别有兴趣,进入大学再深造。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语,都依赖深度阅读细节来提高理解能力。所有的语言,都是一种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也就是【精读】作为基础。
因此,可以购买那些【终身受益】的原著故事书,【名家名作】。
即便是低年级的少儿绘本类,也依然要买著名作家写的。
例如,
印度著名作家 泰戈尔写的儿童诗,
中英双语。
不要因为是小孩子的书,就随便买一些不知名作者的绘本,不要只是看图片美不美,
更要看是不是 著名作家 的美文。
安野光雅,日本著名艺术家。
重读丹麦原版的《安徒生童话》,你会发现,我们很多人都被美国快餐文化忽悠了,例如:《海的女儿》不是一个爱情故事,美人鱼是为了追求“不灭的灵魂”才割舍声音。不是恋爱无脑为了王子。
只有【著名作家】才能培养起孩子的读书高品味。
但这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那些名家名作,本来就需要时间慢慢读。这样才能真的终身受益。
若等到中学,根本就来不及读,学生都是应付考试而在网上抄个摘要。
总体而言,超前学习的原则,应该是:
●终身受益
●文理融合
●搭建知识框架、历史时间线索。
●满足好奇心
●体会学习本身的快乐感
对于根本不知道要学什么的人,也许可以来看看这本"学科知识"简介。
到底有多少种学科?学什么最重要?
是不是很多对终身有用的学科,根本没有了解过呢?例如: 哲学,社会学,天体物理学……
这本书,也是一本【框架书】,它从一个高的视角去俯视各个学科,介绍各个学科是怎么来的,具体是研究什么的。
很适合中学生,或者成人来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因素,是容易被忽略的。
人,不能只为考试而活着。
只为了考试而活着,你的孩子一定会失去自己的理想,感叹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的空心病患者。
事实已经摆在眼前!请看看我们这些成年人自己吧!再看看周围的人,是不是成堆的空心病患者呢?
所以,超前学习,不应该只是为了考试而超前,还应该是为【孩子独立生活之前】做准备。
什么是做准备?就是为整个人生做准备!
不是到了大学毕业时再思考怎么赚钱,而是超前学习理财技能!
孩子有了理财知识,家长就不用对着孩子无奈地吼叫————不要乱花钱,尽买些没用的东西,就只知道玩,你知道爸爸妈妈赚钱多辛苦吗?
光是想象,就已经觉得这场面很恐怖 d(ŐдŐ๑)
所以,不要再忽视儿童的理财教育了!至少为了家长自己不用吼叫。
如果是中学生的话,可以再加一本
多认识客观世界,独立思考,就不会变成自大任性的井底之蛙,不会变成价值观单一、人云亦云 的考试机器!
哲学不是一门知识,而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技术。
防火防盗,防陌生人瞎指点,孩子就要学会独立思考。
适合成年人和中学生的《学会提问》
但是,
最容易被忽视,但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学。
看看新闻,或者就只是搜索一下知乎,
或者,就看看我们自己!
中国,已经是全球抑郁症最大国!
目前中国,有统计的抑郁症患者9000多万,接近1亿人!!
也就是说,在每14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这还不包括那些没有去医院的!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同样是庞大的,无法估计的程度,现在国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有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学课程,
可是!你孩子的学校,开心理学课程了吗?
不是每一个学校,都有心理学老师,但是我们可以自学呀!
预防心理疾病,是我们每个现代人都应该做的准备!而不是等到出问题了再来学习!
不管是学习,还是考试,我们都要用大脑啊!
如果记忆的规律都不知道,怎么能记住那么多课文啊?孩子们,可不就是被那些背诵任务逼疯了吗?
了解自己的大脑功能、记忆规律!
这就是为自己的人生做准备!
没有梦想,就没有学习动力。
每个大人都在对孩子说要努力学习,但是没有人告诉孩子,去哪里寻找梦想。
没有梦想的孩子们,都在内心问————我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啊?
可是普通家长,只会威胁————你不学习能干嘛?去扫大街,去工地搬砖吗?
但这不是孩子们需要的答案啊!
当孩子再提问时,告诉孩子真正的答案啊————你学习,是为了追求你的梦想。
有梦想的孩子,就知道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学习!
没有自己个人的梦想,就没有学习动力。所以,寻找梦想,不是浪费时间,不是不务正业。
有几个家长,愿意深入研究孩子为什么不想学习呢?
梦想来自【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比学校分数更重要的,
比规划学习路径更重要的,
是提醒孩子 ———— 关注和探索属于自己的梦想。
因为,
●梦想,是给人生指方向的灯塔。
●梦想,是遇到困难时,不放弃的决心。
●梦想,才是真正的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
给孩子买几本【关于梦想】的书吧!
告诉孩子,你要寻找你的梦想,这很重要。
网友精彩补充
补充一本《易经真的很容易》,初中、高中、成年人,都适合的启蒙书。
学习易经,了解万事万物,都是黑白对错混合一体的太极,了解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就不会走极端,不会为了眼前一时的分数过分高兴或者过分悲伤。
不会为了做错一件事情,或者被一个老师批评,就觉得自己没救了。
学习易经,可以在受到学习和生活的挫折时,有更开阔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一个向孩子推荐好书的小技巧贴士:
爸爸妈妈们买了书籍之后,切勿着急强行直接要求孩子读,而是请孩子来开快递箱 ( 开箱的快乐大家都知道),请孩子来整理图书,请孩子把新书放进书柜。另外,从图书馆借阅,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孩子们本来就有好奇心,他们会好奇想要翻翻看的,只要不强迫,孩子会在某一天拿起那些书来的,因为真心爱学习,就是在好奇心和自由的情况下发生的。
以上图书也同样适合成年人,毕竟我们小时候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好书,我们自己的知识也是很多漏洞的。
和孩子们共读同样的书,听听孩子对书籍内容的想法、相互讨论,也是非常棒的亲子心灵交流,是双方共同成长、相互理解的绝佳机会。
孩子,不是一个需要高效管理的项目,而是需要建立情感关系的人。
和父母关系好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会更好。
在我前面推荐给中小学生们自学《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的之后,
希望爸爸妈妈们,也更加关注自己和孩子双方的心理健康。
最后,
重磅推荐给爸爸妈妈们一套书《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无论你是否打算购买以上我推荐的书籍,
无论你是不是家长,
无论你是青年还是中年,
无论你爱电子书还是纸质书,
我都以最炙热的态度建议,必入手这一套《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为什么呢?
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少年,从中年到老年,
我们的身体、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有哪些需求?
●爸爸妈妈们可以看 上册《从0岁到青少年》了解孩子,
●再看下册《从青年到老年》来了解自己。
看这套书,仿佛在看一部人生的电影,
你按下了快进按钮,
你能提前预知未来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
你能提前预先知道,什么样的危险在哪个时间段容易爆发。以便提前预防,未雨绸缪。
如果孩子们、家长们知道,人类的身体顶峰在青少年日期,
●从20多岁开始,人体就进入衰老期,
●死亡并不遥远,甚至随时可能到来。
也许我们早就知道,但是如果你系统的、连续的,看这套书,看一个人类从生到死的过程,看最后关于【死亡学】的知识,
你才会更加深切地、触动你内心地、紧迫的意识到,生命并不长。
这种感觉,并不像你听一个大道理那么肤浅,因为书籍讲的都是客观事实、统计数据,没有任何一句"道理鸡汤",没有什么比客观事实的力量更加撞击人心。
你会不会想要,更加珍惜时间?
你会不会想要对家人,再多说一句"我爱你"?
你会不会更有动力,去做你一直想做的事情?
你会不会下决心,终身成长,终身成长,成为你孩子的榜样?
因为再怎么精美绝伦的图书,也比不过爸爸妈妈的榜样力量。
有谁不希望拥有一双可以心灵沟通父母呢?
祝本文所有爸爸妈妈读者们、小朋友读者们,都 心理和身体 双重健康快乐!
除了我推荐的书籍之外,还可以看看世界顶级牛人给孩子们推荐的书籍,例如日本著名动画家——宫崎骏。
他专门写了一本书,来推荐儿童文学类书籍。不妨翻一翻。
深度思考的总结文章,100%纯原创,
求打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