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获取国内外最新的历史学研究成果和论文专著?
从公众号和学术期刊两个方面,粗略地说下获取国内最新历史学研究资讯的经验吧: 一关注公众号:从方便快捷的角度,关注公众号是获取研究资讯的首选渠道。在关注公众号时,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区分公众号的运营主体。在历史学领域,有以学校运行的公号,如北大史学;有以协会运行的公号,如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有以期刊运行的公号,如《唐宋历史评论》;有以学者个人运行的公号,如辛的勇自述;在这些运营主体中,我喜欢并推荐以…
那些蹭师兄师姐成果发了核心期刊的硕士们,会觉得自己很努力、很优秀吗?
是否觉得自己能力或优秀不知道,但是确实值得骄傲。 你一定要搞清楚,绝大部分人读研其实并不是冲着“科研与学术”去的,而是文凭,如何能够最具性价比的拿到文凭,才是你整个读研生涯的焦点所在。 如果能够蹭师兄师姐的成果,这未尝不是一种“能力”,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整合资源”。 “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世人皆以结果论英雄,学位也只以论文定毕业,至于过程,何必去在意这些细节。 如果一件事情,你努力做到最好还…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那么拼,科学成果却远不如欧美?
先说立场,我曾经是学生,接受完了中国教育部管辖的所有阶段的教育,现在是父亲,也是科研人员...... 你既然这么问了,那这个问题要拆成两半说...... 前一半是中国孩子很累,当年我也很累,我从高一开始,每周只有三个半小时的短暂休息时间,让大家出去好好洗个澡,每个月只有一天半的假期,让住校同学回家拿换洗衣服,住校同学每天5点半起床,6点上第一节早自习,7点早饭,7点45上第一节课,上午5节课,下午4节课,其中下午1-2…
我们的科研成果为什么只能发论文?
有论文发还不偷着乐,还想咋的? 放到四百年前,你人不在伦敦或者巴黎,最开明的学者也只能接触十几二十年前的科学成果。 放到一百多年前,你人不在慕尼黑或者歌廷根,你根本无法知道科学的飞轮正在飞速旋转。 即使几十年前,美国的学者发表文章以前,也要兜兜转转先找一堆大牛看看。那时候的编辑找人审稿,都是去走廊上吼一声:我收到一篇**的论文,谁有空帮我瞄一眼能不能发。 像现在这样,早上写完的稿子,中午就能传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