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裕为什么要屠尽司马懿的后世皇族?
在刘裕代晋建宋之前,前代的禅位君主几乎都得以保全,汉献帝刘协如此,曹魏皇帝曹奂亦是如此。 但刘裕在称帝之后,降晋恭帝司马德文为零陵王,不久之后就派亲兵去用棉被将其闷死了,正如胡三省所言,“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 ,从此之后禅位的君主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因此刘裕算是首开恶端了。 但是,刘裕杀掉司马氏这件事,真的是那么不堪吗? 我看并非如此。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出身寒族的刘裕对门阀高族是有仇恨的,…
后世最恨司马懿的大臣是谁?
每一个被拿来和司马懿对比的倒霉蛋 檀道济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夺了司马家的天下,开国宋朝,史称“刘宋”。当时在刘裕手下有一位大将叫檀道济,很受刘裕宠信。 死前指定了四位托孤大臣,分别是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和护军将军檀道济!叮嘱这四人,都好好辅佐太子刘义符。 哪料刘义符仅当了2年皇上后,徐羡之就想废掉他,改立刘义隆。自然这事他就必须要找其他几位托孤重臣商量。众人都答应了,其中檀…
夏商周被古人称为三代,为什么“夏”和“周”都曾被后世政权采用为国名,唯独“商”却没有?
就不说「宋就是商」这个梗了,其实国名都是有其现实的考虑的,但是商占不到任何一边,所以选的比较少了。具体来分析的话, 夏有异族优势,周有地域、文化优势,商夹在中间,又地处中原,不太容易被选中。在元朝坏了规矩之前,国号都是取春秋古国之名。儒家最喜欢说的例子: 汤,七十里王天下,文王,百里而王天下就是说商和周本来都是小国,但是因为受了天命,所以能够成为天下之主。后世的皇帝有样学样,称帝的时候取法三代,突…